<menu id="gqo0s"><tt id="gqo0s"></tt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gqo0s"><nav id="gqo0s"></nav></menu>
  • <nav id="gqo0s"><nav id="gqo0s"></nav></nav>
  • 联系我们

    四川臻安科技有限公司
    联系人:刘先生
    座机:028-84603781
    手机:18908062408
    Q Q:443780143
    地址:成都市龙潭工业园成宏路26号汇润国际

    技术文献

  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

    发布时间: 2016-03-25 14:34   2123 次浏览
      
    1范围  
   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、维护和管理要求。  
    本标准不适用于与煤共生、伴生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。  
  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 
  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***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  
    GB16423-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 
    3术语和定义  
    3.1  
    人员定位系统personnelregionalpositioningsystem  
    由主机、传输接口、分站(读卡器)、识别卡、传输线缆等设备及管理软件组成的系统,具有对携卡人员出/入井时刻、******区域出/入时刻、工作时间、井下和******区域人员数量、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信息进行监测、显示、打印、储存、查询、报警、管理等功能。  
    3.2  
    主机host  
    具有监测信号接收、数据显示查询及统计、人机对话、磁盘存储、声光报警、控制打印输出、与管理网络联接等功能的计算机装置。  
    3.3  
    传输接口transmissioninterface  
    接收分站发送的信号,并送主机处理;接收主机信号、并送相应分站;控制分站的发送与接收,多路复用信号的调制与解调,并具有系统自检等功能。  
    3.4  
    分站(读卡器)basestation(cardreader)  
    通过无线方式读取识别卡内用于人员识别的信息,并发送至传输接口的装置。  
    3.5  
    识别卡identificationcard  
    由下井人员随身携带、保存有约定格式电子数据的卡片。  
    3.6  
    工作异常人员theabsentees  
    未在规定时间到达指定地点的人员。  
    3.7  
    识别区域identifiablearea  
    系统能正确识别携卡人员所携带识别卡的无线覆盖区域。  
    3.8  
    ******区域keyarea  
    各生产中段和分段进出巷道及主要分叉巷道、井下爆破器材库、紧急避险设施等区域。  
    3.9  
    ******位移识别速度maximumidentifiablemovingvelocity  
    系统能正确识别识别卡时,携卡人员具有的******位移速度。  
    3.10  
    漏读率misreadingrate  
    携卡人员以******位移速度和******并发数量通过识别区时,系统漏读和误读的******量与通过识别区的识别卡总数的比值。  
    3.11  
    并发识别数量concurrentidentificationnumber  
    多个携卡人员以******位移速度同时通过识别区时,系统能正确识别的******数量。  
    3.12  
    巡检周期pollingperiod  
    主机依次对所有分站(读卡器)进行一次信息巡查所需时间。  
    4建设要求  
    4.1井下***多同时作业人数不少于30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建立完善人员定位系统;井下***多同时作业人数少于30人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建立完善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制度,******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。  
    4.2人员定位系统应进行设计,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建设。鼓励将人员定位系统与监测监控系统、通信联络系统进行总体设计、建设。  
    4.3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以下监测功能:  
    ——监测携卡人员出/入井时刻、出/入******区域时刻等;  
    ——识别多个人员同时进入识别区域。  
    4.4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以下管理功能:  
    ——携卡人员个人基本信息,主要包括卡号、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出生年月、职务或工种、所在部门或区队班组;  
    ——携卡人员出入井总数、个人下井工作时间及出入井时刻信息;  
    ——******区域携卡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布;  
    ——携卡工作异常人员基本信息及分布,并报警;  
    ——携卡人员下井活动路线信息;  
    ——携卡人员统计信息,主要包括工作地点、月下井次数、时间等;  
    ——按部门、区域、时间、分站(读卡器)、人员等分类信息查询功能;  
    ——各种信息存储、显示、统计、声光报警、打印等功能。  
    4.5人员定位系统应满足以下主要技术指标:  
    ——******位移识别速度不小于5m/s;  
    ——并发识别数量不小于80;  
    ——漏读率不大于10-4;  
    ——巡检周期不大于30s;  
    ——识别卡与分站(读卡器)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m。  
    4.6人员定位系统主机应安装在地面,并双机备份,且应在矿山生产调度室设置显示终端。  
    4.7人员出入井口和******区域进出口等地点应安装分站(读卡器)。  
    4.8分站(读卡器)应安装在便于读卡、观察、调试、检验,且围岩稳固、支护良好、无淋水、无杂物、不容易受到损害的位置。  
    4.9主机及分站(读卡器)的备用电源应能******连续工作2h以上。  
    4.10识别卡应专人专卡,并配备不少于经常下井人员总数10%的备用卡。  
    4.11每个下井人员应携带识别卡,工作时不得与识别卡分离。  
    4.12应配备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的装置,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。  
    4.13电缆和光缆敷设应符合GB16423-2006中6.5.2的相关规定。  
    4.14人员定位系统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。  
    4.15人员定位系统安装完毕,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。  
    5维护与管理  
    5.1应指定人员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工作。  
    5.2识别卡发放及信息变更应由专人负责管理。  
    5.3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,发现故障及时处理。在故障期间,若影响到对井下人员情况的监控,应采用人工监测,并做好记录。  
    5.4应建立以下帐卡及报表:  
    ——设备、仪表台账;  
    ——设备故障登记表;  
    ——检修记录;  
    ——巡检记录。  
    5.5应绘制人员定位系统布置图,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。布置图应标明分站(读卡器)等设备的位置、信号线缆和供电电缆走向等。  
    5.6应每3个月对人员定位系统信息资料、数据进行备份,备份数据应保存6个月以上。  
    5.7相关图纸、技术资料应归档保存。  

    官方彩票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